天然环保绿色包装材料生产项目
项目概述
本成果是首次直接应用农作物——新鲜红薯和农业废弃物谷壳为主要原料,不经过农作物先行加工成淀粉过程,而是经上万轮次试验,直接将新鲜红薯清洗后粉粹到适当粒度,谷壳也经过特殊的物理方式提取出天然纤维,以天然纤维与粘合剂物最适当的配比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放进根据不同需求制作的模具里,通过对比试验,以一定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形成最佳工艺,制作出天然可食环保包装材料制品。技术核心在于不添加任何非食用化学制剂的纯物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国际上利用新鲜农作物作为工业原料的防霉变难题,各类包装制品保质期限最高可达20个月以上。本成果一是降低了产品成本,所制作的产品成本只略微高于塑料制品,远远低于改性塑料制品;二是极大提高产品的环保品质,使得外包装材料制品达到可以食用的程度,且生产全程没有三废产生,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三是应用领域极为广阔,适应于各类食品和非食品包装行业,将是取代泡沫塑料、纸制、竹制等包装材料的首选。
应用前景
据统计,近年来国内包装用塑料已超过400万吨,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约占30%,每年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120万吨、塑料地膜40多万吨、难以回收利用的塑料日用杂品和医疗用品约40万吨,超市冷餐托盘每年用量达150亿只;每年仅铁路运输市场所消耗的方便面碗就超过28亿只。白色污染的加重促进了环保新材料的发展。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消费量近5.3万吨,预计到2011年将增长到11.6万吨,期间年增长率平均为22%,而国内环保类包装材料的年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天然环保绿色包装材料的主要目标市场为食品包装行业,如方便面碗、奶制品包装、食用油、高档保健品、蛋糕以及电子、家具、建材等护角、托盘等。
项目优势
1. 本项目首次以鲜甘薯和谷壳为原料,生产天然环保绿色包装材料,新鲜甘薯无须经过先行加工成淀粉的过程,无须添加任何非食用化学制剂保证淀粉的防霉变,一是产品更环保,达到人可以食用程度;二是成本更低,以此为基础加工成一次性餐具、各类包装盒、护角等产品,能有效替代原有纸材、塑材等包装材料市场,节约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 促进上、下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可食包装产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是甘薯、大米、植物油等初级农产品。本项目实施,其强大的原辅材料需求对当地农业及工业初级产品加工业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因为甘薯耐瘠耐旱,是良好的“先锋作物”和间、套、轮作作物,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而谷壳则是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因此,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而该项目的下游产业主要是餐饮、食品、家具、建材等需要包装的行业,项目实施可以提升下游产业产品的档次,推动产品环保绿色进程,进而促进下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3. 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项目产品直接利用天然农作物作原料生产,可替代现有改性塑料、纸包装、秸秆纤维及淀粉不完全降解包装材料等,极大降低石化资源的使用,节约能源;推广使用后将从源头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降低回收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废弃物能直接加工成饲料或肥料,循环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4.该项目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之大是保障经济效益的基础,该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推广使用与销售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各国强制性的淘汰有毒危害人类健康的泡塑纸产品的禁令能使本产品迅速进入广大市场。
5.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将能不断深入更多的食品和非食品包装的行业,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最终实现公司上市,成为中国绿色环保行业领军企业。
综上,本项目完全符合循环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对中国的绿色包装行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投资概述
建设年生产包装材料4000lt;/spangt;吨的生产线,投资为500万,其中设备约368万,流动资金等132万;年消耗红薯约为3000吨(按亩产红薯3吨计算,一条生产线配套约为1000亩红薯种植地的产品)。所生产天然可食环保包装材料产品,售价按3000元/吨计,则年销售额达1200万元,盈利450万元以上,一年即可收回投资。